2021年成人高考古詩文《論毅力》作品賞析
梁啟超《論毅力》
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敗?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數(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其次弱者,乘一時之意氣,透過此第一關(guān),遇再挫而退;稍強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強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難,非至強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終者也。
夫茍其挫而不退矣,則小逆之后,必有小順。大逆之后,必有大順。盤根錯節(jié)之既經(jīng),而隨有應(yīng)刃而解之一日。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而天有以寵彼也,又以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詎知所謂蹇焉、幸焉者,皆彼與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與否,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更譬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shù),視此而已。
1、作家作品
本文選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署飲冰室主人,與康有為共同領(lǐng)導了戊戌變法。
2、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l902年戊戌變法之后。戊戌變法失敗,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慘遭殺害,大批
維新黨人被貶官、監(jiān)禁、流放,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這血雨腥風的日子里,梁啟超心情極度苦悶彷徨,但仍思積極進取,他滿懷激情寫作本文,旨在勉勵身處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敗所嚇倒,不要為暫時的逆境所困擾,要百折不撓,振奮精神,沖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
3、中心論點
本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以勉勵處于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為失敗所嚇倒,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
4、論證方法
本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本身已包含著正反兩個方面。全文緊緊圍繞這個論點展開論證,在論證中自始至終運用了正反對舉的說理方法。將成與敗、順與逆、強與弱、彼與我對比,證明有毅力者以其堅韌不拔而獲成功,缺乏毅力者則難免失敗;人生總是逆境居多,順逆境又總是交替出現(xiàn),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順境、扭轉(zhuǎn)逆境的人,而失敗者則往往是哀嘆命運不濟、逢難必退、終究屈服于逆境的人。最后,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未成一簣的造山者與雖復一簣的填土者作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反復的正反對比,從而有力地論證了全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5、比喻和層遞
本文大量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方法,如用操舟為喻,說明征程中風浪有順有逆,若能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即可順利到達彼岸。又如用孔子《論語子罕》中的比喻譬如為山及《孟子盡心上》中的比喻譬若掘井等說明做事貴在堅持。而能否堅持,關(guān)鍵又在于是否有毅力。層遞有兩處,一是將智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強者、更稍強者與至強之人五種人,按照從弱到強的順序排列,以突出強者。說明沒有毅力不能成功,沒有至強的毅力也不能成功。只有至強者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二是在操舟的比喻中,將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按照由少到多的次序排列,從反面說明沒有至強的毅力不能取得成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2021年成人高考古詩文《論毅力》作品賞析”來自“甘肅成人高考網(wǎng)”,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有關(guān)成人高考高起專、高起本、專升本的報名時間、入口、費用等信息內(nèi)容請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官網(wǎng)為準。若轉(zhuǎn)載,請注明:http://www.zhaomingming.cn/zsb/99.html,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版權(quán)等相關(guān)問題,請給我們致電或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和回復。
文章評論(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