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訪問甘肅成人高考網,網站主要提供成考考生提供成考報名入口、時間、條件和費用,站內內容僅供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為準站點地圖|網站地圖

甘肅成人高考網

甘肅成人高考網

地區: 蘭州 嘉峪關 金昌 白銀 天水 武威 張掖 平涼 酒泉 慶陽 定西 隴南 臨夏回族 甘南藏族

虛詞解讀(三):2022年成考專升本語文文言文虛

文章來源: 甘肅成考網 作者: 甘肅成考網 瀏覽量: 59 發布時間: 2021-09-28 11:40
下文是成考幫網校為各位考生總結的2022年成人高考語文科目的重點虛詞及其常見含義,本文主要講解的虛詞為“其”和“乃”,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其” (一)代詞 可指

  下文是成考網為各位考生總結的2022年成人高考語文科目的重點虛詞及其常見含義,本文主要講解的虛詞為其和乃,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一、其

  (一)代詞

  可指代人、事、物等。與"之"不同的是,上古漢語中"其"時常隱含結構助詞"之"的意思,與后續詞語組成名詞性結構,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語。魏晉以后,"其"的適用范圍有所擴大,也可用作主語。

  例如:

  (1)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寡人之於國也》前一"其"指河內,可譯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東,可譯為"河東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莊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譯為"他的")

  (3)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五代史伶官傳序》其:指代前事,可譯為"此"、"這".)

  (4)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張中丞傳后敘》其:指代當地百姓,充當主謂結構中的主語。)

  (5)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干求。(《馬伶傳》其:指代馬伶,可譯為"他",充當句中主語。)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古漢語中"其"的指代對象可以靈活多樣,作為指示代詞,可用作特指、遠指、近指;指代人物時,不僅可指代第三人稱,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稱,這都需要根據上下文確定。

  例如:

  (1)長者聞之,得無厭其為迂乎?(《報劉一丈書》其:此為作者自指,可譯為"我")

  (2)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答李翊書》其:指李生,這里可譯為"你")

  (二)語氣詞

  作為語氣詞,"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種語氣。

  1.表揣測語氣,可譯為"大概"、"恐怕"、"也許"、"可能"等。

  例如:

  (1)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書》)

  (2)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馮諼客孟嘗君》)

  (3)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2.表叮囑、勸勉、期望、命令等語氣,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譯為"一定"、"千萬"等。例如: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其無忘:可譯作"千萬不要忘記")

  3.表反問語氣。可譯作"豈"、"難道"、"哪里"等。

  例如: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答李翊書》)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鄭伯克段于鄢》

  4.強調語氣,可譯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張中丞傳后敘》)

  (三)連詞

  連結并列的句式表示選擇關系,可譯作"是還是"或"還是"等。

  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答李翊書》)

  二、乃

  (一)副詞

  作為副詞,"乃"可以表示多種接續關系或情態,有時用法近于連詞。表示順承接續關系,可譯為"于是"、"就"等。例如:

  今爾出于崖 ,觀于大海,乃知爾丑。(《莊子。秋水》)

  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李將軍列傳》)

  表示逆向轉折關系,可譯為"卻"、"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

  (1)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諫逐客書》)

  (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3)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徒令臣出東道。(《李將軍列傳》)

  表示對某人、某事的確認,可譯為"這"、"這就是"等。例如:

  (1)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馮諼客孟嘗君》)

  (2)因燒其卷,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馮諼客孟嘗君》)

  (3)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客孟嘗君》)

  (4)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李將軍列傳》)

  表示對結果的強調,可譯為"才"、"這才"等。例如:

  (1)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書》)

  (2)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李將軍列傳》)

  (3)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李將軍列傳》)

  (4)良久,乃許之。(《李將軍列傳》) 表示遞進,常與"至"等合用,或譯為"以至"、"以至于".例如:

  (1)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論毅力》)

  (二)代詞

  指代第二人稱,通常只作定語,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

  (1)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

  (2)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立即提交

文章評論(已有條評論)

2023年考試安排(預計)

高起點 10月29日 10月30日
語文 外語
數學(文) 史地(文)
數學(理) 理化(理)
專升本 10月29日 10月30日
政治 專業課
外語 詳細>>

甘肅成考交流群

甘肅成考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網上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