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資料——文言
介詞
作為介詞,以的用法較多且意義復雜,但基本內容是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或憑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視為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變化。分別說明如下:
表示時間
以的此種用法相當于在、于,有時可據需要譯為按照。例如:
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李將軍列傳》)
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寡人之於國也》)
表示原因
原因是導致某種結果的邏輯根據,因此此種用法可視為表示憑借用法向更為抽象的事理邏輯方面的延伸和發展,可譯為因、因為、由于等,有時也可直接翻譯為憑著、憑借。例如:
(1)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馮諼客孟嘗君》)
(2)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陳情表》)
(3)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陳情表》)
(4)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陳情表》)
(5)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答李翊書》)
(6)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張中丞傳后敘》)
表示關涉或處置對象
以的此種用法相當于把、讓等。例如:
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卷。(《馮諼客孟嘗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馮諼客孟嘗君》)
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馮諼客孟嘗君》)
必以其言為信。(《張中丞傳后敘》)
表示帶領
可以帶領、帶領的其實也一定是可以依賴、可為憑借的,因此也與表示憑借的用法有一定的關系,有時甚至也可直接翻譯為憑、靠。例如:
(1)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詩經 氓》)
(2)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張中丞傳后敘》)
表示憑借
基本用法和意義是表示動作行為以某人、某物為依據或憑借,可譯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2)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五代史伶官傳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馬伶傳》)
有的表示憑借某種身份、資格或地位從事某事,意義更為抽象。例如: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李將軍列傳》)
其后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李將軍列傳》)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種技能為依據或憑借,意義有所虛化,除可譯為用拿外,還可譯為憑借、依照、根據等。例如:
(1)王好戰,請以戰喻。(《寡人之於國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於國也》)
(3)皆以用戰為名。(《李將軍列傳》)
(4)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論毅力》)
(5)梨園以技鳴者,無慮數十輩。(《馬伶傳》)
副詞
作為副詞,以主要表示某種情態或語氣。例如: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馮諼客孟嘗君》)以:只有,也就是。
連詞
作為連詞,以的語法功能與而類似,只不過通常只用于表示順承接續的種種關系,可譯為就、來、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譯出。例如:
(一)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前赤壁賦》)
(二)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將軍列傳》)
(三)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出。(《馬伶傳》)
(四)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前赤壁賦》)
(五)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鄭伯克段于鄢》)
(六)且碩茂,蚤食以蕃。(《種樹郭橐駝傳》)蚤食以蕃:果實結得早而且結得多。
(七)且碩茂,蚤食以蕃。(《種樹郭橐駝傳》)蚤食以蕃:果實結得早而且結得多。
動詞
以作為動詞,常見的是認為、以為的意思。例如: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莊子 秋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 秋水》)
版權聲明:本文“2021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資料——文言”來自“甘肅成人高考網”,內容來自互聯網,有關成人高考高起專、高起本、專升本的報名時間、入口、費用等信息內容請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官網為準。若轉載,請注明:http://www.zhaomingming.cn/zsb/100.html,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版權等相關問題,請給我們致電或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和回復。
文章評論(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