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訪問甘肅成人高考網,網站主要提供成考考生提供成考報名入口、時間、條件和費用,站內內容僅供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為準站點地圖|網站地圖

甘肅成人高考網

甘肅成人高考網

地區: 蘭州 嘉峪關 金昌 白銀 天水 武威 張掖 平涼 酒泉 慶陽 定西 隴南 臨夏回族 甘南藏族

甘肅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真題及參考答!

文章來源: 甘肅成考網 作者: admin 瀏覽量: 59 發布時間: 2021-10-22 11:11
甘肅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真題及參考答!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真題及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共80分)
 
  一、選擇題: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屬于【】
 
  A.唯物主義
 
  B.形而上學
 
  C.唯心主義
 
  D.不可知論
 
  2.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這是【】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
 
  B.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下列各項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的是【】
 
  A.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B.量變和質變的觀點
 
  C.對立和統一的觀點
 
  D.本質和現象的觀點
 
  4.下列各項體現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思想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5.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關系的哲學依據是【】
 
  A.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B.本質和現象關系的原理
 
  C.原因和結果關系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原理
 
  6.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的對立表現為【】
 
  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B.反映論和先驗論的對立
 
  C.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對立
 
  D.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對立
 
  7.與感性認識相比較,理性認識的特點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生動性和具體性
 
  C.豐富性和多樣性
 
  D.抽象性和間接性
 
  8.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這說明真理具有【】
 
  A.絕對性
 
  B.客觀性
 
  C.相對性
 
  D.一元性
 
  9.下列各項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是【】
 
  A.政治制度
 
  B.自然科學
 
  C.政治思想
 
  D.思維科學
 
  10.社會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另一對是【】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問的矛盾
 
  B.廣大群眾和少數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C.人口眾多和資源貧乏之間的矛盾
 
  D.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11.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
 
  A.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
 
  B.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
 
  C.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D.思想理論對歷史發展的引領作用
 
  12.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C.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D.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13.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三個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
 
  A.重要武器
 
  B.主要形式
 
  C.戰略陣地
 
  D.基本內容
 
  14.毛澤東提出,堅持武裝斗爭必須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這支軍隊的唯一宗旨是【】
 
  A.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B.執行嚴格的革命紀律
 
  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D.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5.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
 
  A.長期性B.穩定性
 
  C.獨立性D.過渡性
 
  16.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過渡形式,其中高級形式是【】
 
  A.委托加工。
 
  B.公私合營
 
  C.統購包銷
 
  D.計劃訂貨
 
  1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是【】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
 
  C.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D.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
 
  1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B.毛澤東思想
 
  C.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D.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1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A.以人為本
 
  B.群眾路線
 
  C.實事求是
 
  D.獨立自主
 
  20.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C.實現共同富裕
 
  D.實現人的平等而全面發展
 
  2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
 
  A.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
 
  B.從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階段
 
  C.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階段
 
  D.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歷史階段
 
  2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
 
  A.改革開放
 
  B.四項基本原則
 
  C.艱苦創業
 
  D.經濟建設
 
  2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
 
  A.國家治理體系和管理體系現代化
 
  B.國家治理體系和監督體系現代化
 
  C.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D.國家治理體系和執政能力現代化
 
  24.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是因為【】
 
  A.改革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意義上的革命
 
  B.改革是對原有體制細枝末節的修補
 
  C.改革是掃除生產力發展障礙,解放生產力
 
  D.改革是對社會基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25.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中,穩定是【】
 
  A.目的
 
  B.動力
 
  C.根本
 
  D.前提
 
  26.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
 
  A.溫飽水平
 
  B.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C.發達國家水平
 
  D.小康水平
 
  27.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B.按勞分配為主體,按需分配為輔
 
  C.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主體,按勞分配為輔
 
  28.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變為【】
 
  A.提高質量和效益
 
  B.擴大經濟規模
 
  C.提高發展速度
 
  D.加大投資力度
 
  29.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A.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B.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C.堅持民主集中制
 
  D.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0.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要提倡集體主義,反對【】
 
  A.個人利益
 
  B.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
 
  C.等價交換原則
 
  D.物質利益
 
  31.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應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
 
  A.倒金字塔型分配格局
 
  B.橄欖型分配格局
 
  C.金字塔型分配格局
 
  D.啞鈴型分配格局
 
  32.臺灣問題實質上是【】
 
  A.國共關系問題
 
  B.中日關系問題
 
  C.中國的內政問題
 
  D.中美關系問題
 
  3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是【】
 
  A.國家互信協作
 
  B.各國共同繁榮
 
  C.各國同步發展
 
  D.國家主權平等
 
  34.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四者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其中居于基礎地位的是【】
 
  A.尊重勞動
 
  B.尊重知識
 
  C.尊重人才
 
  D.尊重創造
 
  35.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
 
  A.農民階級
 
  B.知識分子
 
  C.新的社會階層
 
  D.工人階級
 
  36.2016年10月21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紀念長征勝利【】
 
  A.50周年
 
  B.80周年
 
  C.70周年
 
  D.60周年
 
  37.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
 
  A.《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B.《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
 
  C.《關于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意見》
 
  D.《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38.據新華社2017年4月1日報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設立一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這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該新區是【】
 
  A.重慶兩江新區
 
  B.河北雄安新區
 
  C.上海浦東新區
 
  D.天津濱海新區
 
  39.2017年5月14日至l5日,中國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此次高峰論壇的主題是【】
 
  A.加強國際合作,致力于穩定,實現共同繁榮
 
  B.加強國際合作,致力于穩定,實現共贏發展
 
  C.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
 
  D.加強國際合作,致力于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40.2016年8月,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獲得本屆奧運會女子捧球冠軍的球隊是【】
 
  A.中國隊
 
  B.美國隊
 
  C.巴西隊
 
  D.俄羅斯隊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0分)
 
  二、辨析題:41----4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41.只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42.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簡答題:43---45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43.簡述生產方式的含義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4.與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哪些特點?
 
  45.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意義。
 
  四、論述題:46小題。20分。
 
  46.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必須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試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涵義,并說明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答案
 
  一、選擇題
 
  1.【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心主義的概念。
 
  【應試指導】哲學的基本派別特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唯物主義指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即堅持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指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思維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即堅持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派別。
 
  2.【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運動與物質的關系的觀點。
 
  【應試指導】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質離不開運動,因為任何物質都是運動著的物質,運動是一切物質的存在方式,不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脫離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另一方面,運動離不開物質,因為任何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是一切運動的承擔者和主體,無物質的運動也是不存在的,設想脫離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
 
  3.【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應試指導】世界的普遍聯系和世界的永恒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所謂聯系,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發展是指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無序向有序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4.【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
 
  【應試指導】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結、相互吸引等。C項中的“相反相成”體現了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離異、相互排斥、相互消蝕等。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根本性質發生變化中的作用更為顯著,只有通過矛盾雙方的斗爭,才能突破現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轉化,并使一事物變成他事物。C項中的“物極必反”體現了矛盾的相互轉化,即矛盾的斗爭性。A項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體現了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B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D項中的“欲擒故縱,聲東擊西”體現了現象和本質之間的關系原理。
 
  5.【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
 
  【應試指導】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內在依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外因關系原理是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等一系列政策方針的理論依據。
 
  6.【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
 
  【應試指導】一般來說,唯物主義是反映論,唯心主義是先驗論。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人的全部感性、理性認識過程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反映過程是能動積極、辯證發展的,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檢驗真理的標準。唯心主義認識論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前提出發,把人的意識說成先天就有的東西,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的東西,物質世界反而是這種意識的產物。先驗論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路線”。
 
  7.【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理性認識的特點。
 
  【應試指導】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它只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反映,還沒有深入到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因而是認識發展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而得到的關于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和內在聯系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是認識發展的高級階段。
 
  8.【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真理的相對性。
 
  【應試指導】任何真理都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第一,從認識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特定對象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正確反映,都不可能同客觀事物其規律完完全全地一致。第二,從認識的廣度來看,每一個真理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在有限范圍內的正確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可能窮盡客觀世界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過程。
 
  9.【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社會意識形態。
 
  【應試指導】理性形態的社會意識形式從結構上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不進入上層建筑且不反映經濟基礎的部分,如自然科學、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另一個是進入上層建筑并反映經濟基礎的部分,這部分又稱為社會意識形態,如政治法律理論、哲學理論、宗教觀念、道德觀念、社會科學、藝術等。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中,統治階級通過組織政
 
  權以實現其政治統治的原則和方式的總和,它是隨著人類社會政治現象的出現而產生的;思維科學是研究思維活動規律和形式的科學,為科學三大領域之一,思維一直是哲學、心理學、神經生理學及其他一些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所以,兩者都不屬于社會意識形態。
 
  10.【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社會基本矛盾。
 
  【應試指導】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它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11.【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分歧……
 
  【應試指導】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唯心史觀認為少數天才、帝王、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主人,所以,兩者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
 
  12.【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
 
  【應試指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13.【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土地革命和中國民主革命的關系。
 
  【應試指導】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剝削關系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中國長期貧窮落后的重要根源。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問題。因此,進行土
 
  地革命,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是中國民主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武裝斗爭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根據地是民主革命的戰略陣地。
 
  14.【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的內容。
 
  【應試指導】毛澤東提出,要取得武裝斗爭的勝利,必須建設好人民軍隊,它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壘意為人民服務。
 
  15.【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
 
  【應試指導】我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社會,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屬于社會主義體系,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過渡性。
 
  16.【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高級形式。
 
  【應試指導】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在工業中實行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在商業中經銷代銷等初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再發展到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保證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
 
  17.【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
 
  【應試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國家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8.【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應試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19.【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應試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同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實事求是。
 
  20.【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應試指導】鄧小平在提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闡明社會主義本質的同時,反復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21.【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應試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水平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
 
  22.【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應試指導】l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那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它的簡明概括,“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3.【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內容。
 
  【應試指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9日至l2日在北京召開,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本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4.【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的原因。
 
  【應試指導】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從政策的重新選擇,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性;從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變化的深刻性和廣泛性等方面來說,改革是中國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但這場革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革命,它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也決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對原有的經濟體制和其他體制進行根本性變革,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5.【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
 
  【應試指導】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改革、發展、穩定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
 
  26.【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應試指導】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7.【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應試指導】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并存,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28.【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共十八大的內容。
 
  【應試指導】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土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
 
  29.【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應試指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發揚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客,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
 
  30.【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應試指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要提倡集體主艾,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這是因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旨,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價值取向。
 
  31.【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共十八層三中全會的內容。
 
  【應試指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摹統,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亞,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32.【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臺灣問題的實質。
 
  【應試指導】臺灣問題最初是由于中國內戰而形成的暫時分離狀態。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反共反人民內戰中失敗,從大陸退踞臺灣,在美國等的扶持下,臺灣與祖國大陸處于分離狀態豐個多世紀。因此,臺灣問題不同于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不容許外國干涉,要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這就是臺灣問題的實質。
 
  33.【答案】D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
 
  【應試指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就是國家主權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適用于社會翻度相同的國家,也適用于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既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也適用于發達國家;既適用于國
 
  家間的政治關系,也適用于國家間的經濟關系。
 
  34.【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中共十六大報告中“四個尊重”的內容。
 
  【應試指導】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是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貫徹。”其中,尊重勞動是基礎和根本,勞動是人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會實殘,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
 
  35.【答案】D
 
  【考情點拄】本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
 
  【應斌指導】中國工人階級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
 
  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
 
  36.【答案】B
 
  37.【答案】A
 
  38.【答案】B
 
  39.【答案】C
 
  40.【答案】A
 
  二、辨析
 
  41.錯誤。
 
  (1)要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正確處理主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關系。強調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以承認并遵循客觀規律為前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充分發揮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巾的主體作用。而物質世界存在其內在的規律性。人的行為如果違背它,必然受習規律的懲罰,導致無效或失敗的結果,所以,按照客麓規律辦事是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要求。
 
  (2)強調客觀規律,并不是否定主觀能動性,恰恰是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講尊重客觀規律,就會夸大精神的作用,導致實踐中的唯心主義。題中的“只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偽造出來”的觀點顯然并沒有以承認和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而是過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2.正確。
 
  (1)我國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三、筒答題
 
  43.(1)生產方式是人類借以向自然界謀取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是特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2)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這種決定作用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生產方式是人類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根本動力,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第二,生產方式是人類和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第三,生產方式是形成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第四,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更替。
 
  44.與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有:
 
  (1)革命領導權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只是追隨資產階級參加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
 
  (2)革命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從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武器庫中學來的,而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
 
  (3)革命目標和革命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要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為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則要在中國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然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日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
 
  4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意義有: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
 
  四、論述題
 
  46.(1)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第二,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在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物產生、消費等環節上面逐步建立全社會的資
 
  源循環體系。第三,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設生態文明。增加環保投入,健全環保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以上便是“甘肅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真題及參考答!”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成人高考相關資訊,請關注甘肅成考網,為廣大考生們提供甘肅省成人高考、成人高考網上報名、成人高考報名時間、成人高考報名入口、成人高考結果查詢、成人高考專業、成人高考院校、成人高考怎樣報名、函授報名、函授本科以及甘肅專升本、甘肅遠程教育等相關資訊,給考生介紹合適考生的報考方案,提供給考生全面的、合適考生的成考網。
立即提交

文章評論(已有條評論)

2023年考試安排(預計)

高起點 10月29日 10月30日
語文 外語
數學(文) 史地(文)
數學(理) 理化(理)
專升本 10月29日 10月30日
政治 專業課
外語 詳細>>

甘肅成考交流群

甘肅成考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網上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