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訪問甘肅成人高考網(wǎng),網(wǎng)站主要提供成考考生提供成考報名入口、時間、條件和費用,站內(nèi)內(nèi)容僅供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為準站點地圖|網(wǎng)站地圖

甘肅成人高考網(wǎng)

甘肅成人高考網(wǎng)

地區(qū): 蘭州 嘉峪關 金昌 白銀 天水 武威 張掖 酒泉 慶陽 定西 隴南 臨夏回族 甘南藏族

2022年甘肅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簡答題備考小測

文章來源: 甘肅成考網(wǎng) 作者: 甘肅成考網(wǎng) 瀏覽量: 573 發(fā)布時間: 2022-01-18 16:52
2022年甘肅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簡答題備考小測

  2022年甘肅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簡答題備考小測

  閱讀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詩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21題簡答 將“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參考答案: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第22題簡答 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這幾句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希望得到賢才輔佐,共建功業(yè)的心情。

  第23題簡答 哪幾句用了比喻修辭手法?(4分)

  參考答案: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烏鵲擇枝比喻賢才尋找明主,后兩旬是以山不厭其高,海不厭其深比喻明主不厭賢才之多。

  閱讀《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日:‘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24題簡答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實行王道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對“涂有餓莩”的現(xiàn)實,不應該歸罪為年成不好,而應該是對人民施行仁政。

  第25題簡答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4分)

  參考答案:用拿刀殺了人,卻說“不是我殺的,是刀殺的”作比喻,揭露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把“涂有餓莩”歸罪于年成不好的謬論。

  第26題簡答 分析這段話的論證方法。(4分)

  參考答案:類比推理。“刺人而殺之”,很明顯,責任在人。把殺人的責任推給兵器,是極其荒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國不善致人餓死,責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責任推給“歲”。

  閱讀《種樹郭橐駝傳》結(jié)尾兩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問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日:“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日:‘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日:“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傳其事以為官戒也1

  第27題簡答 郭橐駝的種樹之道可否移為為官之理?扣緊課文回答。(4分)

  參考答案:可以移為為官之理。因為種樹之道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而唐代官吏,是與此相反,政令繁多,擾民到極致。郭橐駝要求的是“有暇生產(chǎn)”、“生活安定”。

  第28題簡答 郭橐駝是怎樣批評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擾民的?(4分)

  參考答案:郭橐駝批評唐代官吏:“好煩其令”,令多擾民,朝令夕改,讓百姓忙于應酬、接待,無暇生產(chǎn)。

  第29題簡答 柳宗元“傳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柳宗元“傳其事”的目的是表達他不滿唐代官吏的令煩擾民,他完全同意郭囊蓑?qū)μ拼倮舻呐u。

  閱讀屠格涅夫《門檻》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姑娘跨進了門檻。——厚厚的門簾立刻放下來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齒地咒罵。

  “一位圣人。”不知從什么地方傳來這一聲回答。

  第30題簡答 “姑娘跨進了門檻”象征什么?(4分)

  參考答案:象征革命者決心投入艱苦的革命事業(yè)。

  第31題簡答 “傻瓜”的咒罵象征什么?(4分)

  參考答案:象征市儈主義者對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誣蔑。

  第32題簡答 最后一句評價表現(xiàn)了什么?(2分)

  參考答案:表現(xiàn)人民群眾對革命者的贊美與崇敬。

  閱讀《我愛這土地》中的下列詩句,回答下面小題。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第33題簡答 詩人為什么要強調(diào)“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4分)

  參考答案:詩人是用假設的手法,說自己是一只鳥。當了鳥,仍然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表明詩人要用自己的詩作喚醒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爭中去。他要表達的是人民對侵略者的悲憤、激怒,對未來黎明的向往之情。

  第34題簡答 怎樣理解假設與排比在本詩中所起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詩中先運用了假設的手法,變“我”為鳥.具體抒情。然后又連用了由“這”開頭的三個排比旬:“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這三句詩充滿了對侵略者(暴風雨)的仇恨,對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華民族對敵人的憤恨。排比句正是詩之精華,加強了全詩的力度。

  第35題簡答 詩人為什么強調(diào)“鳥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2分)

  參考答案:這既是假設,又是進一步的推論。用以表現(xiàn)“鳥”(詩人)對“土地”(祖國、人民)的永久的依戀,死了也不離開“土地”,讓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閱讀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節(jié)目無非是“吃”和“玩”。臨時的茶棚,戲法場,弄缸弄甏、走繩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線戲,髦兒戲,西洋鏡——將社廟前五六十畝地的大廣場擠得滿滿的。廟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紙,各式各樣泥的紙的金屬的玩具,燦如繁星的“燭山”,熏得眼睛流淚的檀香煙,木拜墊上成排的磕頭者。廟里廟外,人聲和鑼鼓聲,還有孩子們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騷音,三里路外也聽得見。

  第36題簡答 這段文字屬于什么描寫?(2分)

  參考答案:場面描寫。

  第37題簡答 這段文字分為幾層?各層的描寫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

  參考答案:分為四層,每句話為一層。第一層,著眼于整體,說明香市的主要節(jié)目是“吃”和“玩”。第二層,從視覺角度,描寫廟前的熱鬧情況。第三層,從多種感覺的角度,描寫廟里的紅火情景。第四層,從聽覺角度,表現(xiàn)聲響的嘈雜。

  第38題簡答 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寫昔日香市熱鬧的場景,是為了通過今昔對比的方法,襯托今日香市的冷清。從而揭示文章的主題:香市變化的原因是軍閥的統(tǒng)治和帝國主義的入侵。

  閱讀《從軍行》(其四),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21題簡答 概述本詩的主題思想。(2分)

  參考答案:《從軍行》(其四)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描寫唐代戍邊將士的艱苦生活,反映了他們身處邊塞荒漠、險峻的地理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他們苦戰(zhàn)殺敵、長年戍邊、保家衛(wèi)國的昂揚斗志和英雄氣概。

  第22題簡答 本詩前兩旬是怎樣寫景的?(4分)

  參考答案:該詩前兩句,主要是描繪邊塞風光及戍邊將士所處的艱苦的地理環(huán)境:。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這幅西部邊陲的長長畫卷,蒼蒼茫茫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以悲涼、孤寂之感。可以想象,若無愛國精神的支撐,戍邊將士難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戰(zhàn)斗:

  第23題簡答 本詩后兩句是如何運用對照手法,把全詩推向高潮的?(4分)

  參考答案:該詩后兩句,運用了對照手法,把全詩推向高潮:“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西北戰(zhàn)事頻繁,條件艱苦,在黃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復征戰(zhàn),鎧甲都被磨穿了.但將士們的精神狀態(tài)依然很好,依然斗志高昂。一個“終”字,突出了戍邊將士的責任感和赤膽忠心。自然條件的艱苦、惡劣,與戍邊將士精神狀態(tài)的積極、奮發(fā),成為鮮明對照。

  閱讀《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渙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日:“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第24題簡答 將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參考答案:(1)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在我這里。

  (2)我將要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第25題簡答 本段描寫了哪兩種景象?二者的關系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一是秋水暴漲的景象,一是大海無邊的景象。二者是對比關系,用來說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第26題簡答 這段話中,包含并演化出的兩個成語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望洋興嘆”和“貽笑大方”。

  閱讀蘇軾《前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蘇子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第27題簡答 作者以水與月為喻,闡明了怎樣的哲理?(4分)

  參考答案:萬物都具有變與不變的兩重性。

  第28題簡答 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4分)

  參考答案:曠達樂觀,超然物外(或“超脫”)。

  第29題簡答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賦在語言上具有什么特點?(2分)

  參考答案:駢散相間。

  閱讀《日出》中黃省三的一段臺詞,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你們好狠的心哪!你們給我一個月不過十三塊來錢,可是你們左扣右扣的,一個月我實在領下的才十塊二毛五。我為著這辛辛苦苦的十塊二毛五,我整天地寫,整天給你們伏在書桌上寫;我抬不起頭,喘不出一口氣地寫;我從早到晚地寫;我背上出著冷汗,眼睛發(fā)著花,還在寫;刮風下雨,我跑到銀行也來寫!(做勢)五年哪!我的潘經(jīng)理!五年的工夫,你看看,這是我!

  (兩手捶著胸)幾根骨頭,一個快死的人。

  第30題簡答 黃省三的這段臺詞揭露了什么不合理的現(xiàn)象?(2分)

  參考答案:損不足以奉有余。

  第31題簡答 黃省三通過這些控訴性語句,表達了什么樣的鮮明感情?(4分)

  參考答案:黃省三通過這些控訴性語句,表達了對五年來一直狠狠壓榨、苦苦使喚他的潘月亭、李石清二人的憤恨不平,是對這兩個冷酷的吸血鬼的譴責與揭露。

  第32題簡答 反復用“我”起了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我”字反復運用,強化了黃省三對潘月亭、李石清的當面斥責與揭露,另外也表達了有點覺醒的黃省三難以抑制的憤怒。

  閱讀朱光潛《選擇與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應有這種氣象,眾星也要分大小遠近。

  主旨是著重點,有如照相投影的焦點,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圍,漸遠漸淡。

  第33題簡答 本段文字的旨意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本段的旨意是安排材料要做到輕重分明。

  第34題簡答 本段文字的論證方法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本段的論證方法是類比法。

  第35題簡答 “北辰”、“眾星”的喻義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北辰”的喻義是文章主旨;“眾星”的喻義是圍繞主旨展開的漸遠漸淡的次要意義。

  閱讀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題。

  她住在燈塔的島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鳥是她的侍從;夜晚她曳著白衣藍裳,頭上插著新月的梳子,胸前掛著明星的瓔珞;翩翩地飛行于海波之上……大風的時候……她駕著風車,狂飆疾轉(zhuǎn)地在怒濤上驅(qū)走……下雨的時候……落淚了……黃昏的時候,霞光燦然,便是她回波電笑,云發(fā)飄揚……

  第36題簡答 從這個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4分)

  參考答案:海的女神形象,這是一個嫵媚、飄逸、威嚴的女神形象。

  第37題簡答 作者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2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

  第38題簡答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描繪與贊美了海的女神,表達作者對海的深情。

  <<<相關閱讀:2022年甘肅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


相關文章閱讀: 成人高考高起點
立即提交

文章評論(已有條評論)

2023年考試安排(預計)

高起點 10月29日 10月30日
語文 外語
數(shù)學(文) 史地(文)
數(shù)學(理) 理化(理)
專升本 10月29日 10月30日
政治 專業(yè)課
外語 詳細>>

甘肅成考交流群

甘肅成考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網(wǎng)上預報名